德语可怕?南外学长带你领略学习语言的乐趣
“一位智者可以在30小时内学会英语,30天内学会法语,而要学会德语,得花30年的时间。”马克吐温曾经专门为德语写了一篇文章《可怕的德语》,来吐槽德语的难懂难学。
这篇文章,学习德语究竟是怎样的感受,让我们一起和德语专业学长来一探究竟!
”
施瑞珂,毕业于南京外国语学校,现为南京大学2018级外国语学院德语专业本科生。在校内活动方面,曾获“外教社杯”全国大学生德语微视频大赛个人演讲德语专业组优胜奖;德语系2019年度朗读比赛一等奖。社会实践方面,曾参与校重点校优秀社会实践项目《研国情、接地气、促外宣——江浙沪市集经济调研与外宣推广》。
因为从初中开始就在外国语学校,施瑞珂和绝大多数外国语中学的学生一样,比很多人更早的接触到了各种各样的外语语种。当时施瑞珂所在的初中有政策,学生可以在德语、法语、日语三个语种中选一个语言进行专业的学习。“我对于德语的兴趣的来源可能也不是很分明。”施瑞珂这样说到。可能是那个年龄阶段的男孩子多多少少都会喜欢车,也是因为德国车系的著名,施瑞珂也逐渐对于德语产生了兴趣,误打误撞开始了学习德语的旅程。
“一主二宾三不变,遇到名词要大写。”这是学习德语可能会遇到的口诀,德语有着很纷繁复杂的语法结构。每个语言都有自己的魅力,而德语的严肃性也让很多人肃然起敬。而这样严谨的表达方式也给施瑞珂带来很多改变。随着对德语的进一步的学习,德语这样严谨的格式也让施瑞珂无论是阅读文章还是自己写文章时都会以更加严格要求自己。严格的要求进一步会增强自己的逻辑性,施瑞珂在学习德语的过程中会养成思维的逻辑性,这样的严谨和逻辑性也会帮助他更好地处理生活和学习中的其他事情。
施瑞珂是地地道道的南京人,对于南京大学有着很深刻的了解,他很小的时候就知道南京大学是一所历史悠久,师资力量雄厚的综合性大学。他相信这个大学会给他带来一些成长,所以他坚定的选择了南京大学。准备保送生的考试也需要付出很多努力,“这个过程是一个查漏补缺的过程。”施瑞珂说到,“在准备南京大学考试的时候,我做了很多关于德语的试题,每天会坚持听说读写,加强自己的口语和听力能力。”语言的学习没有捷径,学习语言的魅力也在于不断地实践。他说,“其实每个人学习一个新的语言的开始都会经历比较艰难的时期,当你发掘出对于它的喜爱,或者说培养出自己的兴趣之后,就会感觉到这个过程是非常开心的,然后学习也不会那么辛苦了。”
经过大学三年的学习,施瑞珂的语言能力得到了更强的巩固,同时,与中学学习有很大的不同,大学学习过程会培养自己对于外国文学的分析理解能力,从而会更加了解外国的文化。大学的老师很多都是做学问的学者,他们对于著名的文学作品都有着自己的见解,施瑞珂说,“只要你有兴趣在文学文化方面,并且积极地向老师提问,你会有很大的收获。”施瑞珂在大一的时候就选了一门大三的德国文学史的课程,这门课的陈老师知识面非常的广,因为施瑞珂也特别喜欢历史,他从课上吸收到了很多新的知识,也认识到了德国文学新的方面。作为一所综合类大学,南京大学给予学生更多的机会去尝试不同的专业,施瑞珂也积极地去寻找自己在其他方面的兴趣点,选择了法律专业作为自己的第二专业,拓宽了自己的知识面。
外院男排中的他
疫情期间,施瑞珂也积极地投身到社会实践活动中,参加了德语微视频大赛,将德语更好地应用在更多方面,讲述疫情给我们经济生活所带来的影响,讲述疫情过后人们再次与社会恢复联系的故事。也因为一直有坚持朗读德语的习惯,他也积极的参加了德语朗读比赛并且获得了一等奖。听说读写是语言的学习中不可或缺的四个部分,很多人会羞于大方地练习自己的口语,而施瑞珂一直有朗读德语的习惯,并且更加注重地道德语的听力,这也会使得他的语音语调更加地道。
提到在南京大学的收获,施瑞珂说,“南京大学给我带来的是一种精神,就是一种厚积薄发的精神,平时要做好积累,坚持学习,然后在真正的机会来临的时候,就会有那个能力去把握它。”
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有很悠久的历史,对于外语保送的学生来说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在这里,你可以自由的学习,体会到语言学习的真正乐趣,也可以感受到语言背后的历史积淀。
人生在很多时候都会面临选择,希望每一位外语保送生都可以做出自己满意的选择。
BOOK
点击下方链接查看往期外语类优秀学生推送:
采访、文编 | 乔奕玮
美编 | 栗思淇